第218期:《湖北医药学院报》

母亲是铠甲,大学是希望


   期次:第218期   作者:学通社 樊心雨   查看:71   



  虽已开春,但仍挡不住寒风急下,李丹身着单薄的运动装向记者走来。与介绍中沉默寡言的形象相比,李丹略带些北方女孩爽朗阳光的气质,让人看不出她的肩上同时担着“大学”与“母亲”两份责任。
  今年年初,一篇名为“湖医女生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新闻让许多人认识了李丹,这个2017级影像专业的学生。在李丹还未出生时,母亲就被诊断出精神疾病,一度丧失劳动能力。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李丹萌生出“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想法,谢绝了亲戚们的帮助,从吉林远赴十堰,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没有消磨她的孝心,“虽然是亲戚,但也算是打扰人家生活,还不如放在自己身边,陪着我,我也安心学习”。
  半年前,初来乍到的李丹向辅导员提出了校外住宿的申请,这是她第一次谈及母亲的情况,在聂秀书记和李进老师的帮助下,将母亲安置在离校不远的出租屋内,李丹也开始了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大一课程繁重,为了让母亲吃的习惯,李丹得空就回家做饭,晚上到家,先为母亲洗漱,陪着母亲聊聊学校的趣事。等一切忙完,已是深夜,李丹开始摊开课本,消化白天所学。尽管从学校到出租屋一趟花费半小时,但无论寒暑,即使“可能一天也吃不上饭”,也要保证母亲的三餐。李丹告诉记者,最忙的一次除了上课还参加了不下四次活动,以至耽误了母亲的午餐,到傍晚才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从那以后,她常在家备着面包酸奶等食物以防万一。
  她告诉记者,母亲平时出门不多,大多数时候都在家盼着女儿回来,两人独处的时间是一天最快乐的时候。除了谈天说地,李丹也爱和母亲玩闹,互相称对方为“老姑娘”,提起这些,李丹总是抑制不住地微笑,仿佛在她心里母亲更像是个小女孩,“有课上课,没课时我俩就出去溜溜弯”,李丹语气轻松地和记者开起玩笑。每逢母亲状态不佳,那是李丹最无奈的时候,没有倾诉的朋友,依靠的肩膀,只能沉默地呆在角落自我排解,安静地等待母亲冷静下来。这样的生活李丹已经重复了近十年,如今的她照顾起母亲来游刃有余。
  问及在大学的成长,李丹有些害羞地表示,其实她之前挺自卑的,不善交流,拒绝帮助。正是不愿被同学们特殊对待,才一直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庭,加之没有其它同学那样的宿舍生活,闲下来时总会感到孤独而无助。“但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李丹收起微微的伤感,笑着说“后来经老师开导才明白,我应该正视我的家庭,与其如此遮遮掩掩,为何不洒脱些呢。”看开后的李丹加入了怡敏志愿服务队,去帮助更多生活困苦的人,今年3月,李丹代表学校怡敏志愿服务队在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开幕式上发言并代表领奖。学习口才与交际,让她更自信,“我的东北口音可是可以震住全场的”李丹开怀地笑着。交际与口才社的社长王勤说:“她认真负责,会主动去参加我们的活动,永远给人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去年11月份李丹还代表社团参加了十堰市第一界大学生辩论赛。
  面对同学老师的夸赞,李丹却是无所适从,“就是很平常的事,我就是这么生活的”是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因为在李丹看来,孝顺母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面对记者的采访,李丹也从一开始的躲避变得更为自然,“想让老师和同学记住我是因为我的能力,而不是其他的。”说到这,李丹的脸上逐渐显露出坚毅。生活的磨难没能磨平她对生活的向往,没能摧毁她的自信,反而让她更加努力而充实地活着。
  虽然大学生活才只有半年时光,但李丹已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不论是亲戚们张罗着筹学费,还是老师帮忙租房,回忆起入校那天,李丹一直重复着“那天很暖”。看过新闻后的同学依然以真心相待,甚至打心底里佩服这个女孩,以“丹哥”相称。更有学霸学长邀请李丹进学习交流群,大方称“有不懂的尽管来问好了”。母女和睦,同窗互助,学校为李丹争取到资助政策,这个坚毅刚强的女孩终于走出过去,如她所说:“人要活的大胆一些,积极一些,大学是我的梦想,为什么不好好过呢。”接下来的路谁也无法预知是否平坦顺利,但李丹表示,母亲是她永远都不能放下的,再忙再累也要带在身边悉心照顾,“我打算尽快去做兼职,虽然挺忙,但人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呀”。
  自立自强,果敢坚毅,勤勤恳恳,采访到最后,记者仍无法想象这个略微瘦弱的女孩体内有多大的力量,母亲是她的铠甲,大学是她的希望,愿这个女孩终能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