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期:《湖北医药学院报》

校园要有宽容“涂鸦”的肚量


   期次:第207期   作者:学通社记者 高铖   查看:33   


  最初的“涂鸦”是年轻人为了宣泄而在墙面喷绘简单的标记或句子,以“标签、文字、图像”等为主要视觉符号载体。现在的涂鸦被赋予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成为现代生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人眼里,涂鸦就是在公众场合的建筑物上随心所欲地胡涂胡画。其实不然,大街上和校园中常见的涂鸦,最早是来源于美国的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破坏。
  1996年,涂鸦开始进入中国,思想活跃的大学中涂鸦也越来越多,可是等待涂鸦的是严格的管理甚至是禁止。而且,随着城市的变迁,曾经的涂鸦墙也都慢慢消失。
  因为学生们应该把它们画在合理的地方而不是在教学楼的卫生间或教室的墙壁、桌椅乱涂乱画。这些亚私人空间里的校园涂鸦虽然可以说是校园墙上文化的一种,但这是一种有待商榷的文化。乱涂乱画不光会影响校园的整体美观还会增加清洁人员的工作量。尤其是课桌上的某些“涂鸦”作品不光反映出学生的素质问题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从侧面表明老师所讲的课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说创作者留下的这些带有很大负能量的“作品”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他看见它们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学校再三禁止学生乱涂乱画。
  与美国人最初想的一样,管理者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的表面。从管理者的思维和角度来看,涂鸦的禁止和消失似乎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中国大学的管理者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思维,恨不得大学如同军营一般,学生也如同机器人一样听话。任何不符合领导审美和趣味的涂鸦,都可以被划为“破坏环境”。在这样的思维下,僵化的思维与年轻的学生出现了对撞,只是地位的不平等让学生们没有任何反击甚至沟通的机会,他们所得到的只有管理者一句句的“禁止”。
  代沟的存在也让管理者难以认同学生的想法。除了惯性的思维以外,客观存在的代沟也让管理者和学生无法相互认同。众所周知,中国大学的管理者所接受的教育是整齐划一的,那个年代并没有什么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而如今,面对为自己争取自由表达权利的学生,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经验”,也就是,学生不该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禁了之。
  并且,思想是遏止不住的,涂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潜意识中思想意识的反映,不论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鸡汤式的涂鸦,还是“xxx被包二奶……”这种恶意谩骂式或的涂鸦,它都在某种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出了涂鸦者的人格与素质,反映出了大学校园文化里的阳光或阴暗的一面。客观地说,毫无限制的涂鸦确实可能会给周边环境带来破坏,但是校方完全可以效仿其他大学,设立专门的涂鸦墙,倡导文明涂鸦,打击在厕所等处造谣辱骂他人的涂鸦者。
  宽容与自由是亘古不变的大学精神,而涂鸦似乎是这种精神的绝佳体现。许多涂鸦作品都含有浓烈的青春气息,艺术性与趣味性俱全,但信笔挥洒之下,还应带点儿深思。目前看来,涂鸦文化还属于学校的非主流文化现象,并不能得到绝大多数师生的认可,所以,涂鸦作者要考虑更多人群的呼声,也要遵守相关行为规范,才能让这样的文化被更多人所接受,才能让涂鸦真正成为校园内的一道风景。